close

今年的感恩節沒有到外地過節, 援例到大女兒家作客.

女兒要求媽媽做一道炒米粉, 女婿則讓親家母準備越式春卷,

然後女兒烤了一隻23磅的火雞, 火腿肉, 蔬菜, 馬鈴薯泥,

加上外甥一家及其兩個姊姊帶來的甜點, 南瓜派, 這一餐已很豐盛.

外甥住北加, 每年這個節日都會帶著老婆及女兒南下, 與姊姊們團聚.

感恩節是美國人家庭團聚的節日, 更甚於聖誕節.

全美國機場最繁忙的日子也在這一天, 一票難求.

女兒與她的表姊弟(我大姊的兒女)雖有臉書互通聲息, 平常也沒見面

的機會. 在姊夫過世前, 我會邀請他們一家過來吃火雞, 最後一次在

二十三年前. 姊夫於1995年感恩節的前一天過世.

大姊則在1985年的感恩節前一天離去.

因此有多年我不會大肆慶祝這個節日, 雖然還得讓女兒們吃火雞.

邀請外甥們來過節是大女兒在2009年搬進新房子後開始的.

過去也邀請她的阿姨一家, 但是姨子連襟有了媳婦後, 他們有自己的

安排, 所以這一邊的親戚, 在我與連襟共同的岳家那邊從台灣來客時,

南加所有的相關人士才會碰面, 哈哈, 好辛苦.

去年的感恩節, 飯後女兒給兩位母親的紅包就是一張超音波掃描....

今年兩位母親還盼望飯後有這道菜, 哈哈.

小女兒遠在巴爾地摩也沒閒著, 小女婿的父母一家過去與他們過節.“

聖誕節也是美國人重視的節日. 它有如華人的農曆新年, 氣氛濃郁,

商業活動的旺盛已經掩遮了宗教上的意義. 做為一個移民, 來自一個

沒有宗教信仰的家庭, 我並沒有排斥與傳統的美國人一起慶祝這個節日.

感恩節隔天, 傍晚帶者狗狗散步時, 遇見了鄰居印度裔太太.

一陣寒暄後, 我問: "昨天到哪裡吃火雞呢?"

"女兒有回來嗎?"

我知道她的兒子住在印地安那州, 沒有聽說他要回來.

女兒未婚, 也在南加工作.

"我們不慶祝這個節日, 不吃火雞", 她說.

"為什麼不?", 我有點白目, 追問不捨.

"我們有自己的節日要過"

這條小巷子, 八間住宅中, 有四戶是印裔家庭, 兩戶華人, 不包刮我,

一戶說西班牙語, 只有一戶是白種美國人.

我偶而會見到這些印裔鄰居, 穿上五顏六色的傳統服裝, 成群結隊,

開著豪車呼嘯而去, 空氣中彌漫著濃濃香氣, 我愛死這個味道,

老婆不願合作, 哈哈.

我曾經見過另外一位在家裡嫁女, 採用傳統的印度儀式, 他們的

後院搭滿了帳篷, 我很想進去看看, 沒受邀請, 哈哈.

我真不曉得印度裔美國人不過感恩節.

某些猶太人不過聖誕節我是知道的.

每年我寄See's Candy巧克力給我的客人, 感謝一年來的生意合作時,

其他所有得人我附上一句: Merry Christmas !!!

這對猶太裔是種冒犯, 因此要說: Happy Holiday.

隔年後, 我就不再寄給他巧克力了, 反正不是他的節日, 哈哈.

感恩節來自於當年的五月花號上的英國移民受到印地安人的幫助,

度過難關後對印地安人的感謝而形成的一個傳統, 沒有宗教上的意義,,

與他們印度教的信仰, 並沒有衝突, 我不懂他們的堅持.

我的小孩在此求學的過程中, 我必需要讓她們與美國同學有相同的生活體驗,

不能讓她們過於與眾不同, 因此她們過感恩節, 吃火雞, 也過中秋節, 吃月餅.

過聖誕節, 從老媽那邊要禮物, 過春節, 從爺爺奶奶那邊要壓歲錢,

好處佔盡, 哈哈.

在學校裡, 她們是美國人, 回家後....,

也別忘了, 妳們還是中國人.

小女婿在兩歲大時, 隨著父母親在日本生活了兩年, 因此他對亞洲食物

並不陌生. 每次他們來訪, 我問他想吃什麼? 都是飲茶, 廣式點心.

他們想吃像樣一點的點心, 要開車到華府, 來回兩個小時.

去年四月他們到台北拜紡外公外婆時, 在士林夜市吃遍了台灣小吃,

除了臭豆腐, 哈哈.

我們到巴爾地摩探望他們時, 帶的伴手禮是飯團及韭菜盒子.

小女婿有天下班回家後, 對小女兒說, 同事嫌他在用微波爐熱便當時,

氣味太重, 他們受不了.

不過是一些蝦仁炒飯啊.

好吧, 女兒隔天換上另一道食物.....

韭菜煎餃.

小女婿是白種美國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塗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8) 人氣()